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不慎被針頭、刀具及其他尖銳物品扎傷時,應即時妥適處理及採取必要防範措施,預防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。

職場扎傷者應遵照「員工被扎傷之感染控制措施處理流程」辦理追蹤,於追蹤期陽轉者立即就醫,並知會該機構勞安單位。當感染源 HBsAg (+),而員工 HBsAg 、 AntiHBs (-)時,若為醫護工作者可依法向中央健保局申請 HBIG 藥費全額補助,但需先自費注射,事後再持相關證明申請。且感染源檢驗報告如  AntiHIV (-)建議仍應依追蹤期間至少追蹤至三個月,追蹤結束三個月內彙整相關掛號、檢驗收據,專案申請相關補助,但扎傷者原為 AntiHIV (+)個案則自費追蹤。

  衛生局提供醫療機構預防被扎傷的防範措施如下:
一、針器不回套或以單手回套。

二、使用過針器放置在防滲漏及防穿刺的針器收集筒內。

三、收集筒放置在離執行照護場所近處,可隨手置放、安全的放置針器。

四、使用可回縮( retractable needle )或有護套( shielded needle )的拋棄式空針:國內發生針扎事件常見一般拋棄式。       

有關詳細資料已公佈於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網頁:疫情訊息 / 應變準備 / 分類:院內感染 / 感染控制防護措施 / 被扎傷員工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,可上網下載資料參酌運用。